亚热带海洋底栖食物网中对羟基苯甲酸酯及其代谢物的污染特征、营养级迁移及健康风险
编号:375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1:14:31 浏览:80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9:1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4]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8、专题20.10(20日上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对羟基苯甲酸酯因其在水生环境中普遍存在和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而备受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关于其生物累积性和营养级放大的报道还非常有限。本论文对南海北部湾海洋底栖食物网中对羟基苯甲酸及其代谢产物4-羟基苯甲酸(4-HB)的污染水平、分布特征、生物富集和食物链传递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对羟基苯甲酸甲酯(MeP)和4-HB 是海洋生物中检出的主要目标污染物,其浓度范围分别为0.18-13.77 和13.48-2222 ng/g ww。目标污染物的生物累积因子均低于5000,表明其生物累积能力较弱。然而,MeP 和4-HB 的生物-沉积物累积因子(BSAFs)分别为4.51 和3.21,表明MeP 和4-HB 容易从沉积物向生物体累积。此外,估算的MeP 营养级放大因子(TMF)达2.88,表明MeP 可通过营养级传递进行生物放大。相反,4-HB 的TMF 为0.45,表明了其生物稀释效应。对羟基苯甲酸酯在所有生物体中的风险商值均远小于1,表明食用北部湾被试海洋生物对人类毒性的风险很低。
 
关键词
对羟基苯甲酸酯,营养级迁移,食物网,污染特征,暴露风险
报告人
潘长桂
副教授 广西大学

稿件作者
潘长桂 广西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