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岸水域砷迁移转化研究
编号:375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1:13:26 浏览:86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4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4]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8、专题20.10(20日上午,109)

暂无文件

摘要
砷位于环境污染物的首位,近岸水域主要存在五价砷[As(V)],具有高毒性、致畸、致癌等危害,造成水产品安全和生态风险。通过系列研究发现,盐度和砷形态对水相砷迁移起主要作用;不同形态砷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砷甜菜碱(AsB)沿食物链传递效率比无机砷高4-9倍,AsB的生物可利用性比无机砷高;食物相吸收是海洋鱼类摄入不同形态砷的主要途径,肠道中合成的AsB和食物相吸收的AsB缓慢穿过肠道膜,通过血液循环到达鱼体的不同组织,bhmtmat2aagstt1a是参与AsC转化为AsB的关键基因,AsB最终以高存储率累积在肌肉组织中。研究结果为近岸水域砷的迁移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
砷;迁移;生物转化;生物累积
报告人
张伟
教授 广州大学

稿件作者
张伟 广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