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海温与北极海冰对春季蒙古气旋活动的影响
编号:37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0:04 浏览:777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0:5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本研究利用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第五代再分析(ERA5)数据和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社区大气模型5.3版(CAM5.3)的数值模式,分析了1950年至2022年春季蒙古气旋发生频率的年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贝加尔湖上空的负异常高度中心是造成春季蒙古气旋频率异常的关键环流系统。对下边界条件的研究表明,春季北大西洋海面温度(SST)的异常下降将迫使欧亚上空出现东大西洋/俄罗斯西部负模态,导致贝加尔湖出现负异常高度中心。北极海冰(SIC)的减少将导致弱的极地涡旋环流和东亚上空的负异常中心,有利于蒙古气旋的形成。最后,一系列数值模拟证实了上述观测结果,并表明北大西洋海温异常和北极海冰异常的结合对春季蒙古气旋的形成有重大影响。模拟结果还表明,春季北大西洋SST负异常和巴伦支海SIC负异常均可独立影响春季蒙古气旋的频率。春季北大西洋海温负异常对春季蒙古气旋生成的影响占有主要作用。
 
关键词
蒙古气旋、北大西洋海温、北极海冰
报告人
王静
博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王静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蕾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李双林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