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热浪下造礁石珊瑚的能量收支平衡机制
编号:372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35:14 浏览:844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8: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2]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3、专题20.9(19日上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2020年海洋热浪加剧导致西沙群岛发生大规模珊瑚白化事件,部分造礁石珊瑚得以幸存。在2020年秋季和2021年春季调查了这些幸存的造礁石珊瑚(Pocillopora acuta)以阐明其耐热机制。首先,耐热型Durusdinium D1共生虫黄藻在这些幸存珊瑚中占主导地位。其次,幸存珊瑚通过减少能量消耗并从共生虫黄藻光合作用和异养捕食中获取有机养分和能量来维持稳定的细胞能量分配。此外,共附生细菌通过增加多样性来响应周热度的增加,并为珊瑚宿主提供有机碳和氮养分。转录组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珊瑚宿主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抑制蛋白质和DNA合成来减少能量消耗。这些结果共同表明,Durusdinium D1共生虫黄藻主导的造礁石珊瑚通过维持细胞能量分配平衡和控制能量稳态幸存于强烈的海洋热浪。
关键词
海洋热浪,造礁石珊瑚,耐热机制,共生虫黄藻,共附生细菌
报告人
周智
研究员 海南大学

稿件作者
唐佳 海南大学
闫智聪 海南大学
周智 海南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