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胁迫下珊瑚共生蓝细菌(Cyanobium sp.)的潜在作用
编号:3720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34:11 浏览:82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2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2]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3、专题20.9(19日上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蓝细菌和虫黄藻都是珊瑚共生微生物组的重要成员,在能量供给、钙化、固氮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热胁迫下珊瑚共生蓝细菌具有哪些潜在作用和功能了解得比较少。本研究从野外调查、室内模拟以及微生物纯培养等方面探究了珊瑚共生蓝细菌(Cyanobium sp.)应对热胁迫的潜在作用。结果表明:(1)野外对北海涠洲岛一种块状珊瑚(Pavona decussata)进行不同季节的监测,在夏季高温环境下虫黄藻密度和叶绿素a的浓度显著低于其他季节(P<0.05),而光合细菌的丰度则是夏季比其他季节高(其中,Cyanobium sp.占比31.48%,其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其他季节),在群落动态中存在明显互补性;(2)室内对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枝状珊瑚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进行高温胁迫实验(从26℃升到34℃),珊瑚共生体的有效光合效率(Fv/Fm)、光合色素含量、虫黄藻密度与细菌含量(包括蓝细菌)均随着温度的升高(32~34℃)而迅速降低,而恢复阶段(降回26℃)其Fv/Fm与光合色素得到迅速恢复,而虫黄藻的含量没有任何恢复的迹象仍处于极低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光合细菌的含量在珊瑚恢复阶段显著升高,由34℃时的0.25×1010 copies g-1上升到恢复期的1.13×1010 copies g-1。这说明,珊瑚在抵御高温胁迫的过程中,蓝细菌与虫黄藻行使联合响应的模式来保障整个珊瑚共生体的能量供应,从而提高珊瑚的高温耐受性与恢复力;(3)纯培养实验研究表明,一向作为主导系群的虫黄藻C1型在32℃高温胁迫下的生长率、Fv/Fm、叶绿素a含量等光生理指标均显著低于正常温度的(P<0.05)。然而,蓝细菌Cyanobium sp.的效应特征却与之相反,32℃胁迫下的Fv/Fm上升至0.51 ±0.15,显著高于正常温度的(P<0.05)。这表明,高温条件下蓝细菌在维持珊瑚共生体光生理状态的稳定与缓解高温压力损伤方面起到关键作用。本研究基于珊瑚共生蓝细菌的潜在作用揭示珊瑚对高温环境的适应机理。
关键词
珊瑚礁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共生蓝细菌;光合作用
报告人
梁甲元
副教授 广西大学

稿件作者
梁甲元 广西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