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虫黄藻差异对其珊瑚宿主营养可塑性的影响
编号:371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33:43 浏览:86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珊瑚礁是“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却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造礁珊瑚通过共生虫黄藻等微生物,可在光合自养和摄食异养间转换营养策略。然而,该营养可塑性可能同时受控于虫黄藻和外部环境。以海南分别共生Cladocopium或Durusdinium属虫黄藻的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简称PdC或PdD)为研究对象,发现与PdD相比,虽然PdC藻密度低约60%,但其单位藻细胞叶绿素含量高约30%,光合作用效率更强(13C富集)。研究首次发现共生不同虫黄藻造成珊瑚种内营养生态位分化,且PdC季节间的自养相对贡献变幅为37.1%,较PdD高23.3%,营养可塑性更强。PdD在夏季较高的异养依赖可能提升了其对高温胁迫的抵抗能力,从营养生态学的角度,耦合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珊瑚共生功能体的空间分布趋势。
关键词
造礁珊瑚;共生关系;营养可塑性;生态位;稳定同位素
稿件作者
王啟芳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郑新庆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