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草床资源现状、保护及修复探讨
编号:371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33:03 浏览:8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3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2]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3、专题20.9(19日上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海南岛位于我国的最南端,地理坐标(N3°58′-20°10′,E108°37′~117°50′),是我国最大的海洋省份,总面积达150×104 km2,海洋面积约占98%。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丰富的红树林、海草床及珊瑚礁等资源。海草床作为热带海洋典型生态系统之一,其具有净化水质、巩固岸线、调节大气平衡、固碳增汇、为海洋生物资源提供栖息、庇幼及索饵场所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近百年来人类对近海海域频繁的干扰活动,作为中国海草物种及分布面积最多的海南海草床目前也同样处于快速退化状态。本研究根据历年来对海南海草床资源数据分析,对海南海草床资源现状、保护及修复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显示,海南岛周边资源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西沙海域海草资源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针对这些现象,应对海南海草资源比较集中区域进行划区管理,对资源退化严重区域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由于海南海草种类结实率较低,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因此建议人工修复需根据物种特性,修复区域生境状态进行移植修复,并开展海草苗种培育。
关键词
海南,海草,现状,保护,修复
报告人
陈石泉
副研究员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稿件作者
陈石泉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蔡泽富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沈捷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贾舒雯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王义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张剑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