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口湿地潮滩景观演变与生态稳定性评估
编号:370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19:19 浏览:82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51(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1]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1、专题20.2、专题20.5(18日下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河口湿地滩涂是重要的陆海物质交换带,具有抵御海岸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作用,探明河口滩涂的景观演变规律及生态稳定状态,对于指导滨海滩涂的保护与利于意义重大。经对近30余年遥感影像的解译分析,辽河口湿地潮滩景观总体表现出向人工景观演变的规律,滩涂在水平空间上总体呈淤积状态,潮滩岸线总体向海迁移,岸线长度呈减少趋势,滩涂平均淤积侵蚀速率为342.42hm2/a,平均岸线位移为36.76m/a。辽河口湿地滩涂生态稳定性是自然和人为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近30余年总体上处于较稳定状态,现状处于不稳定状态,在未来10年内潮滩生态稳定性总体仍将处于较稳定状态;人为开发活动干扰是引起潮滩区生态稳定性降低的关键因素,城镇化发展和交通道路建设等是导致潮滩区退化失稳的关键驱动因子,年降水量、年输沙量、汛期流量等是维持潮滩区沉积物质供应的关键保障因子。基于阈值分析显示,在河口区域的交通道路规模应小于或等于770.9244hm2,上游泥沙输入量不小于792.91×104t/a,可维持辽河口湿地潮滩宏观结构稳定。
关键词
河口湿地,潮滩,景观演变,生态稳定性,阈值
报告人
李海福
沈阳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李海福 沈阳农业大学
李丽锋 沈阳农业大学
闫蒙恩 沈阳农业大学
苏芳莉 沈阳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