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广西百色极端暴雨过程概况及多尺度特征初探
编号:37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19:03 浏览:81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3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1]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1、专题20.2、专题20.5(18日下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2023年8月22日20时~2023年8月25日20时, 广西百色发生了致灾严重的极端暴雨过程, 气象观测站最大累积降水量为227.5mm。本文利用气象雨量站、多普勒雷达、探空和GNSS/MET等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对极端暴雨概况和多尺度特征进行了初探。结果表明, 此次极端暴雨过程是在对流层高、中、低层以及中、低纬度多尺度大气系统共同作用, 并叠加地形影响下产生的:(1)对流层高层, 广西百色地区位于短波槽前辐散区; 对流层低层, 广西百色地区及附近为低涡或倒槽影响, 这些均有利于低层大气的辐合和上升。 此外, 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山脉对水汽的汇聚和对低层偏东或东南气流的抬升有作用。 (2) 副热带高压和异常偏强的大陆高压连成“高压坝”, 阻碍了中高纬度冷空气南下, 百色极端暴雨发生在暖湿层深厚的环境场中, 降水系统呈现低质心热带型雷达回波特征。 在百色降水最为集中的2日内,新生对流不断从东南、南或西南方向并入团状的对流主体, 使得中尺度对流系统长时间维持。
关键词
极端降水、大尺度环流、中尺度对流、热带气旋
报告人
吴迪
副教授 南宁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吴迪 南宁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