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气旋高分辨率综合危险性评估——以福州市为例
编号:369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10:59 浏览:799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6:4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1]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1、专题20.2、专题20.5(18日下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 TC)呈现出强度增强且路径向极区扩展的趋势,导致中高纬沿海地区面临的灾害风险逐步加剧。绘制高分辨率的热带气旋危险性分布图对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了解热带气旋的灾害分布并制定中长期的应对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福州为例,综合考虑热带气旋登陆时引起的狂风、暴雨、海浪、风暴潮和极端径流(风-雨-浪-潮-流)等多致灾因子,尝试绘制高分辨率(0.1km)的热带气旋综合危险性分布图。其中,1)首先基于STORM(Synthetic Tropical cyclone Generation Model)模型生成的西北太平洋近千年的TC路径,利用Holland风场模型计算得到1km分辨率不同重现期的最大风速,再使用用地类型和数字高程修正使其分辨率进一步提高至0.1km;2)然后通过对1980-2020年间所有影响福州市TC降水进行叠加、插值得到0.1km降水量空间分布;3)再使用ADCRIC模型根据中国沿海的浪涌值和警戒水位数据模拟得到风暴潮危险指数的空间分布;4)最后利用TC影响期间的极端径流数据并考虑下垫面分布类型(如水库、河道),以及各致灾因子空间分布归一化、加权叠加处理后,得到综合危险性分布图。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980-2020年以来影响福建省的TC数量和强度增加;TC综合危险性空间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其中闽江沿岸地区危险性高;部分海湾地区(如鉴江湾)受海平面上升、天文大潮和风暴潮的共同影响时,TC综合危险性升高。
 
关键词
热带气旋,福州市,综合危险性,高分辨率
报告人
郭子晏
硕士研究生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稿件作者
郭子晏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谭红建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蔡榕硕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