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能-粮发展特征下耦合协调性的驱动因素
编号:367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10:07:50 浏览:78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11]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13、专题7.18(20日上午,303)

暂无文件

摘要
人地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全球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水-能-粮关键链为人地系统的重要表征要素。当前中国各地区关键链发展水平不一致,导致对控制区域人地系统协调与权衡的关键因素认识不清,阻碍对人地系统的基本认知。本研究通过聚类分析结合耦合协调度和增强回归树模型对控制中国省级尺度关键链的因素探究。就整个中国地区而言,人均消费支出、年降水量和人口密度是影响关键链耦合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各区域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异质性。区域1位于中国南部的长江经济带,粮食发展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GDP、人均消费支出和城镇化率是影响关键链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2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能源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植被、GDP和人均消费支出是影响该区域关键链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3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除了粮食系统表现较好外,水和能源系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知识水平和植被覆盖是影响该区域关键链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区域4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该区域有丰富的能源储备,水和粮食系统的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年降雨量、知识水平和环境投资是影响该区域关键链协调的主要驱动因素。此外,各驱动因素的阈值表明随着区域关键链发展水平提高,先前政策已不适用当今人地系统的发展要求,需不断优化政策措施来应对新的挑战。本研究对促进平衡区域人地系统的发展差距,依据不同区域驱动因素的特点制定差异化侧重点的资源管理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水-能源-粮食;耦合协调度;增强回归树模型;影响因素
报告人
李强
教授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稿件作者
李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周朵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