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辽河口碳酸盐体系的研究
编号:367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09:53:07 浏览:817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人类活动加大了CO2在各生态系统的交换量,加速了陆地的碳流失。海洋吸收CO2 2.5 Pg C·a-1,约占人类排放CO2的22.7%。因此,研究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的碳循环可以估算各界面的碳通量,了解其中的生地化过程,对陆地-海洋碳循环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大辽河口为例,开展了河流-河口-近海的碳酸盐体系的研究。根据碳酸盐体系参数和δ13CDIC得到以下结论:(1)大辽河口DIC的主要来源是碳酸盐岩风化(2)采用两端元混合模型定量评估外源酸溶解和土壤CO2溶解这两个端元在自然时期和非自然时期(农灌期)的贡献分别为37%、63%和26%、74%。农灌期与农灌前相比,在入海过程中外源酸的占比升高了11%。表明大辽河口DIC受到自然与人为的双重作用,人类活动不可忽视。
稿件作者
赵化德
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李淑颖
大连理工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