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近海环境多层多相全氟烷基酸的地球化学过程
编号:366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4 09:48:40 浏览:88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3:5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7min

所在会场:[S20]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S20-1] 主题20、城市海岸带与陆海统筹 专题20.1、专题20.2、专题20.5(18日下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随着我国水、土、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以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 PFAAs)为代表的新污染物导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风险逐渐引发广泛关注。海岸带是陆海交汇的关键地带,水体往往呈现浑浊状态,忽视水体分层和悬浮泥沙(Suspended sediment, SPS)的重要性阻碍了对PFAAs在河口/海湾中的环境行为与迁移机制的认知。对多类型河口和海湾多相多层中PFAAs的地球化学过程研究发现,相比于混匀型河口,分层型河口中表层水/沙中的 PFAA 浓度均高于底层。短链PFAAs的水-沙分配作用受环境因素(温盐深)影响,而长链受SPS和溶解性有机碳的双重控制。城市型海湾和岛屿型海湾PFAAs污染程度与来源因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差异存在显著。为有效管理新污染物和未来在浑浊的沿海水体中建立新污染物水质标准提供了新视角。

 
关键词
悬浮泥沙,河口,海湾,全氟化合物,盐度
报告人
董建玮
副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董建玮 南京师范大学
商美琪 南京师范大学
谢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