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超声波原位增渗的地下水有机污染物的高效降解
编号:365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23:09:27 浏览:82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0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9]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21、专题14.23(20日上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传统的原位氧化还原在低渗透地层中往往面临着拖尾、反弹及修复效率低等难题,因此如何通过原位增渗来提高低渗透地层中氧化剂的传输速率,进而提升污染修复效率是关键所在。通过对松散多孔含水介质施加超声波作用,对比分析超声前后介质中孔径及孔隙连通性的变化、氧化剂的运移速率以及污染物的降解效率,发现对介质施加500 W的超声波作用150 min,可提升氧化剂的运移速率达3.02倍;当地下水流速为8.59 cm/d时,耦合超声波可将苯酚降解率从78.61%提升至91.45%(李思源等,2024)。通过阐明超声波原位增渗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探讨基于超声原位增渗下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动力学,可为开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在低渗透地层中的应用前景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超声波;原位增渗;地下水有机污染;降解机理;动力学
报告人
赵艳
高级工程师 长安大学

稿件作者
赵艳 长安大学
李思源 长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