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对长三角地区未来地表温度和降水的可能影响
编号:36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9:30:00 浏览:763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1:0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2] 主题12、大气物理与气象气候

暂无文件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频发。我国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人口数量庞大,极易在气候变化中遭受重大损失。故本文使用中国气象局站点观测数据和CMIP6高分辨率气候模式数据(FGOALS-f3-H, HiRAM-SIT-HR, NICAM16-8S, MRI-AGCM3-2-S 和 MRI-AGCM3-2-H),评估所选气候模式对长三角地区历史气候(1980-2014)的模拟能力,并预估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未来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2031-2050)。结果表明,模式可以模拟出长三角地区历史时期气候的基本特点。相较而言,模式模拟的温度在长三角南部被广泛低估(尤其在夏季和冬季),而模拟的降水空间分布与观测结果十分接近。未来时期,模式预估长三角地区日平均温度将升高1.4℃,四季增温幅度相近,日平均降水将增加约0.2 mm/day(~6%)。同时,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都呈现上升趋势,前者增幅更大,极端降水也将增多。这意味着长三角地区未来可能遭遇更多极端高温和极端强降水事件。
关键词
区域气候变化,长三角,高分辨率气候模式,CMIP6
报告人
伊萍
本科生 复旦大学

稿件作者
伊萍 复旦大学
陈国兴 复旦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