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不同DIC背景下地表水体溶解有机质稳定性特征
编号:357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22:34:52 浏览:79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1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9]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21、专题14.23(20日上午,402)

暂无文件

摘要
耦联水生光合作用的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新模式(CCW)的提出表明,喀斯特地区的生物泵(BP)产生的内源有机质可能是全球遗失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这部分有机质的长期稳定性一直备受质疑,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动态变化与稳定性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以普定沙湾大型水-碳循环模拟试验场为研究对象,将DIC含量高低不同的水体进行光照与暗环境培养,利用三维荧光法揭示了不同DIC背景下地表水体溶解有机质(DOM)的稳定性特征,结果发现溶解有机质C2(细菌矿化后的内源有机质)和C4(经物理化学作用和(或)细菌矿化后的有机质)组分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表明高Ca2+和高DIC含量的水体环境更有利于其稳定与保存,这类有机质可能是喀斯特水生生态系统中稳定性有机碳的重要组成成分。此外,我们还发现C3这种传统陆源有机质中可能还包含由C1(新鲜内源有机质)与腐殖质缔合形成的混合有机质,因此不能完全代表陆源有机质,以往通过三维荧光对内外源估算的研究中,很有可能低估了内源有机质在岩溶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占比。
 
关键词
喀斯特 三维荧光 不同DIC浓度 溶解有机质 稳定性
报告人
赵敏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稿件作者
赵敏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蔡冠霞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夏凡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