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调控的有机碳循环机制
编号:352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21:31:48 浏览:841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3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6]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8、专题14.12、专题14.13(19日下午,401)

暂无文件

摘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碳(SOC)循环的关键调控者,然而滨海天然与人工湿地不同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与有机碳的差异关系尚不明晰。本研究采集了滨海典型的天然(光滩、互花米草滩、芦苇滩)与人工(退养还湿的土壤、养殖塘、稻田)湿地不同类型的土壤,并分别检测了土壤理化因子和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别在天然与人工湿地组内的聚类水平更相似,说明它们之间的群落结构差异明显。然而,互花米草滩、芦苇滩和稻田的SOC含量显著更高,表明有无大量植被覆盖才是SOC含量差异的主要区别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稻田土壤的质地与互花米草滩、芦苇滩相似,并且它们之间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特征也类似,暗示微生物和土壤性质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并最终决定了滨海湿地SOC含量,微生物群落与土壤理化指标之间的显著相关性的检验结果也验证了这一观点。此外,我们还进一步确定了绿弯菌门与SOC含量之间的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确定了它们在滨海湿地SOC积累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为滨海湿地土壤微生物调控的有机碳周转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
机制,滨海湿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群落
报告人
张欢
副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稿件作者
余诚峰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张欢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