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季风变率对中国古代文明演化的影响
编号:35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8:35:03 浏览:78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1: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4]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7、专题1.6(19日上午,304)

暂无文件

摘要

季风稳定性与其变率往往会引起极端气候事件,影响文明演化和社会发展。长江流域是中国文明诞生与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中晚全新世两个“金钉子”8.2ka B.P.和4.2 ka B.P.降温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为探明这期间古文化如何响应气候环境变化,在长江流域开展气候稳定性研究有重要科学意义。据石笋δ18O指标重建气候,其反映的变化趋势相似,从全新世早期到晚期亚洲夏季风逐渐减弱;千年尺度上,6.0~4.0 ka B.P.期间的气候变率最大。中全新世晚期气候不稳定,人类生计模式由农业退向畜牧业,人类居住地由地势较低处向较高处来回迁移,长江流域古文化出现倒退。此外,6.0~4.0 ka B.P.间极不稳定气候易造成文化低潮和断层,使古文化由新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转变。

关键词
长江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季风变率,新石器文化,石笋,氧同位素
报告人
葛晓艳
硕士研究生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稿件作者
杨勋林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葛晓艳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