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季节性水体的湖盆地形多源遥感协同定量估算研究
编号:351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9 22:06:29 浏览:809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09: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5]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10、专题14.14(19日上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季节性水体是地表水的重要组成单元,在调蓄区域洪水、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获取高精度水深信息,是有效支撑季节性水体水储量和碳通量估算的关键,对于深入理解区域水文过程及物质能量平衡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季节性水体下垫面条件的复杂性及传统测深技术的局限性,本研究基于GEE云平台,联合激光雷达和光学传感器数据,提出了一种面向季节性水体的湖盆地形定量估算方法,并以鄱阳湖典型碟形子湖为研究对象,开展了该方法的精度评价及适用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ICESat-2/ATLAS剖面光子高程为基础,协同Sentinel-2获取的淹没频率信息,实现季节性水体湖盆地形“由点及面”的定量估算方法切实可行,估算值和实测值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优于0.7,均方根误差(RMSE)控制在1m内;随着湖泊面积的增大,地形估算的精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受淹没频率范围及光子轨迹分布的影响,不同区域及下垫面条件上的子湖,其估算精度也存在着差异性。本文提出的方法可实现面向季节性水体大范围、低成本、长时序的水下地形定量估算,有望为全球范围内季节性水体水深数据的获取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季节性水体;湖盆地形;卫星测深;ICESat-2;Sentinel-2;淹没频率
报告人
吴桂平
副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稿件作者
吴桂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