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长江南岸地区典型岩溶泉域降雨对土壤中草甘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
编号:345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9:22:35 浏览:799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为了深入探究草甘膦农药在典型岩溶泉域内土壤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环境影响因素,本研究选取了湖北省西南部岩溶山区宜昌长江南岸地区的鱼泉洞、迷宫泉、风洞和潮水洞四处典型岩溶泉域作为研究对象,针对2023年4月一次典型降雨事件前后在四处泉域采集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并对样品中草甘膦含量及其环境因素指标,包括pH值、总有机碳(TOC)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进行了室内测试,进而分析了降雨前后洼地表层土壤和垂直剖面土壤中草甘膦的空间变化特征,并讨论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土壤中草甘膦含量空间变化的影响,进而总结了降雨条件下岩溶泉域系统土壤中草甘膦的迁移规律。具体研究结果表明:在四个岩溶泉区域,降雨过程对洼地表层土中草甘膦的分布有显著影响。降雨前,草甘膦在各个表层土样品中广泛分布,浓度高低受到土地使用方式、农药施用历史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降雨后,各表层土中草甘膦浓度普遍下降,如鱼泉洞的平均浓度显著降至27.5ng/g,这一变化主要由降雨引起的地表径流和土壤冲刷作用导致,这些过程加速了草甘膦的流失和分散。此外,降雨对洼地土壤垂直剖面上的分布也有较大影响,垂直剖面土壤中草甘膦在降雨前后的分布普遍显示出随深度增加而浓度逐渐减少的趋势,表明降雨促进了草甘膦向下渗透,并在某些深度上发生了富集现象。降雨通过增加土壤湿度,改变了土壤的物理状态,从而影响了草甘膦的垂直迁移和分布。本研究结果为岩溶区农业开发过程中管控草甘膦使用和促进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甘膦(Gly);岩溶泉域;土壤;环境影响因素;降雨影响
稿件作者
唐泽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丁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熊俊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王一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陈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刘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