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回补驱动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成因分析-以石家庄滹沱河回补区为例
编号:3448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9:17:12
浏览:835次
特邀报告
摘要
为研究滹沱河生态补水工程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的影响,本文在对石家庄市滹沱河回补区地下水水质动态监测基础上,采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多元统计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分析地下水回补驱动下水化学演化特征及关键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滹沱河持续回补过程中,研究区不同受水段及回补时段地下水化学分带明显。随HCO3-Ca型南水北调水和HCO3·SO4-Na·Mg型混合河水的补给,研究区上游生态景观段(Ⅰ区)地下水逐渐由HCO3·SO4-Na·Mg型转变为HCO3·SO4-Ca·Mg型水,下游自然河段(Ⅱ区)地下水由SO4·HCO3-Mg·Ca型转变为HCO3·SO4-Ca·Mg型水,在局部再生水汇入区地下水劣变为SO4·Cl·HCO3-Ca·Mg型水。优质南水北调水的输入有效促进了滹沱河沿岸地下水质改善,地下水中宏量组分含量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或趋于稳定。地下水中Ca2+、Mg2+、HCO3-含量变化主要受河水混合稀释和水岩作用影响,Na+、NO3-、Cl-、SO42-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劣质再生水的汇入补给会加速地下水污染。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地下水演化的驱动因素主要有碳酸岩盐风化溶滤及阳离子交换反应、人为污染物输入混合和氧化还原环境变化,其贡献率分别为40.24%、15.10%、12.34%。
关键词
地下水回补;污染特征;水化学演化;成因分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