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太平洋海温日变化及其对海-气热通量影响
编号:325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3 11:15:49 浏览:84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5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10]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16、专题7.15(20日上午,301)

暂无文件

摘要
海气界面间的热通量输送不仅对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关键。热通量可通过现场涡动仪直接观测或者块体法等参数化方案间接计算得到。涡动仪直接观测的精度最高,但人力物力成本高昂,且观测分布十分稀疏。参数化方案是目前获取大范围海气通量的主要手段。它需要输入包括海表温度在内的一系列大气参数。传统的海表温度日变化主要依赖于锚系浮标观测、卫星遥感反演及数值模拟等手段,但锚系浮标的站点分布比较稀疏且集中在赤道附近海域,卫星遥感易受云雨的影响存在大范围无规律的数据缺失,数值模拟的结果又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利用多源数据融合生成的逐小时、空间全覆盖的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海温日变化及其对海-气热通量影响。结果表明:在天尺度内,忽略海表温度的日变化可带来净热通量30-50 W m-2的误差;在季节尺度上,忽略海表温度的日变化可带来净热通量6-8 W m-2的误差。可见,利用高时空分辨率、高精度的海温资料将有助于提高海气热通量的估算精度。
关键词
海气热通量,海表温度,日变化,西北太平洋,COARE3.5
报告人
涂乾光
副教授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稿件作者
涂乾光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