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平原中南部潜水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
编号:319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3:07:43 浏览:85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3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2]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4、专题14.5、专题14.6(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4)

暂无文件

摘要
地下水是银川平原的主要水源之一,受地质环境的影响及人类活动的长期作用,地下水化学成分复杂,水质恶化。为深入研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演化机制,在平原中南部集中灌溉区共采集98组潜水水样,利用水化学图解法与多元统计法,分析了潜水水化学特征、超标组分的空间分布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水质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变差,水化学类型由HCO3-型向Cl-型水转化,TH、TFe、TDS、SO42-、NH4-N、NO3-N和F-超标严重。地下水演化过程以岩石风化-蒸发浓缩作用为主,同时还受水文地质条件、阳离子交换作用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水化学组分以碳酸盐岩、岩盐、石膏与芒硝的溶解沉淀为主要来源,而氮素主要是农用化肥及污水排放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
地下水;水化学;水质;潜水;银川平原
报告人
解琳洁
博士研究生 长安大学

稿件作者
李培月 长安大学
解琳洁 长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