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石山Ms6.2级地震诱发的次生泥流灾害再现喇家遗址史前灾难场景
编号:3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7:33:20 浏览:822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1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6]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8、专题1.19、专题1.2(19日下午,203)

暂无文件

摘要
       喇家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官亭盆地黄河北岸的第二级阶地之上,是一处大型的齐家文化(4200~3600 a BP)为主的聚落遗址。在遗址区8处房址中发现了32具非正常死亡人骨遗骸和惨烈灾难场景,被称为“东方庞贝”,并出土了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凭借其罕见的史前灾难遗迹和诸多突破性的新发现,喇家遗址入选200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近年来,关于造成喇家遗址齐家文化时期人群突然死亡和聚落毁灭废弃的灾难问题,学术界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见解,并引发了激烈的学术争议。其中,基于观察到的史前地震现象、毁灭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的堆积物、全新世地层沉积特征和区域地貌演化,学术界提出了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最早提出,认为地震及其引起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对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之后黄河发生的特大暴雨洪水彻底摧毁了整个遗址。第二种观点认为地震诱发积石峡大拐弯处山体滑坡,滑坡堆积体堵塞黄河形成的巨型堰塞湖数月之后就发生了部分溃坝,形成了洪峰流量约40×104 m3/s异常溃决洪水,从而将先期就遭受过地震袭击的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彻底毁灭。第三种观点认为官亭盆地在距今3850 年前曾发生了强震及高强度的暴雨山洪泥流,双重灾害事件共同毁灭了喇家遗址齐家文化聚落,并造成居室内人群的集体死亡。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省积石山县(102.79°E,35.70°N)发生Ms6.2级地震,造成151人遇难(甘肃117人、青海34人)、980人受伤,房屋和道路等基础设施损坏惨重。其中,青海省民和县中川乡草滩村和金田村发生了严重的滑坡–泥流等次生灾害,厚达数米的泥流沉积物掩埋了居民、房屋和道路,对现场救援造成极大困难,受到新闻媒体和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发生灾难的草滩村和金田村与喇家史前灾难遗址同处拉脊山断裂带东端,在官亭盆地两者相距仅4.5 km。尤其是两次灾难发生的地质、地貌等环境背景和地震造成的泥流淤埋场景也极为相似。鉴于此,本文将其进行对比分析,将今论古,为深刻理解喇家遗址史前大灾难的发生过程提供现实案例。
       相关研究发现,甘肃积石山Ms6.2级地震引发泥流灾害是对官亭盆地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某种意义的“重现”。虽然两处泥流灾害成因和物质来源方面有一定区别,但伴随地震发生的泥流,直接导致下游大量房屋和人员迅速被掩埋致灾的过程及相关灾害场景都极为相似。尤其是大人保护小孩的身体姿态被质地粘稠的泥流沉积物瞬时包裹固定,显著区别于溃决大洪水排山倒海般荡涤冲刷,并造成建筑物溃散和人畜尸体顺流远距离飘散的形态特征。

 
关键词
泥流灾害,喇家遗址,积石山Ms6.2级地震
报告人
张张玉柱
副教授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稿件作者
张张玉柱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