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中下游地震洪水风险性评价 ——基于历史文献分析
编号:3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7:33:18 浏览:828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地震引发的河道位移和震后暴雨往往会诱发冲积平原地区河流水位上涨、外溢甚至是决口等洪涝灾害。然而以往研究多关注山地高原区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缺乏对平原地区地震洪水灾害的认识。本研究通过梳理明清以来黄河中下游地震洪水历史文献记录,系统分析地震洪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其灾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平原地区地震洪水频次和强度均具有周期性,周期均在200年左右;明朝地震洪水发生频次大于清朝,但强度相当。地震洪水发生区主要集中在河南黄河沿岸以及江苏北部地区。地震洪水的致灾危险性主要受地震震级、发生频次、震中距河距离、人口密度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清朝以来人口社会经济因素在致灾程度上的贡献显著增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