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地震加速早期中国“河洛古国”的衰落
编号:30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0 17:33:16 浏览:78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24(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9min

所在会场:[S1]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S1-6] 主题1、第四纪地质与全球变化 专题1.18、专题1.19、专题1.2(19日下午,203)

暂无文件

摘要
“古国时代”被认为是人类文明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位于黄河中游的河南巩义双槐树仰韶文化遗址是古国时代重要的都邑性聚落。其规模宏大,出现明显的社会分化,在早期中国占据着重要地位,考古学家一般称之为“河洛古国”。“河洛古国”的兴衰演化对于揭示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的衰落过程一直备受关注。双槐树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环境考古研究过程中,在遗址内发现并识别出多处古地震相关遗迹和同震变形,包括地震液化、边坡崩塌和地裂缝,以及地震造成的大量房屋倒塌和墙体歪斜。炭屑定年揭示地震年龄约5.0 cal ka BP。结合地震液化分布最远距离经验公式,初步推测地震的最小震级为Ms5.9~6.0。这次破坏性地震深刻影响了双槐树遗址早期文化的持续发展,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河洛古国”史前都邑的衰落。
 
关键词
环境考古;双槐树遗址;史前地震;河洛古国
报告人
胡秀
北京大学

稿件作者
鲁鹏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胡秀 北京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