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内部及其边界区域的大震震后应力松弛过程的研究
编号:308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53:01 浏览:753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9]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S9-4]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专题9.10、专题9.11、专题9.12(20日上午,305A)

暂无文件

摘要
相继发生于青藏高原的1997年玛尼地震、2001年昆仑山地震、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尼泊尔地震和2021年Mw7.4玛多地震,其震后形变均被GPS(或者InSAR)所观测,造成了显著的震后形变,时间跨度大、空间覆盖广,为厘定每个震例震后形变机制及其耦合、壳幔流变体假设和青藏高原壳幔流变结构及其属性模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分别处理上述地震的震后时间序列并获得了不同时间窗口的三维震后位移场。顾及壳幔流变介质不均一性,我们通过三维黏弹性有限元模型研究了震后动力学过程及其地表形变效应,初步探测了青藏高原壳幔流变机制和属性横向不均一性,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流变基础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
青藏高原,震后形变,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震后形变机制,壳幔流变
报告人
陈云锅
讲师 华东交通大学

稿件作者
陈云锅 华东交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