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南极雷达冰川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展望
编号:3064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52:52 浏览:78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3: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9]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S9-3] 主题9、地球物理与大地测量 专题9.3、专题9.6、专题9.9(19日下午,305A)

暂无文件

摘要
雷达冰川学是通过冰雷达这一地球物理方法研究地球冰盖、冰架和冰川以及行星冰体的一门学科。国际上,雷达冰川学已有70多年的发展历程。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冰盖,是雷达冰川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我国南极雷达冰川学的观测研究始于2004年,今年刚好20年,大致经历了地面和航空两个阶段。在短短20年时间里,我国在冰雷达技术自主化、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冰穹A和伊丽莎白公主地等关键区域的冰雷达调查、冰厚和冰下地形测绘、冰底环境和过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成果,在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的Bedmap 3,RINGS,AntArchitecture等多个国际计划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将对我国南极雷达冰川学的新进展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重点工作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冰雷达,雷达冰川学,南极冰盖,冰下地形,冰底环境
报告人
崔祥斌
研究员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稿件作者
崔祥斌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