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冰川物质变化及其水文响应
编号:305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52:44 浏览:84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6:07(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S17-3]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专题17.12、专题17.5、专题17.9(19日下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冰川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也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流域水资源的重要补给来源。本研究选择天山地区依赖于冰川融水补给的6个流域的冰川作为研究对象,开展流域冰川物质平衡模拟及其冰川融水径流水文响应研究。历史时期(2000-2021年)流域尺度冰川经历了持续的物质损失。历史时期6个流域冰川年均物质平衡为-0.42 m w.e.,流域间年均物质平衡介于-0.27 m w.e.和-0.63 m w.e.之间,冰川融水径流占比约为33.67%,冰川融水径流介于0.18×108 m3和28.49×108 m3之间。冰川区气候条件和冰川规模显著影响未来时期冰川消亡和物质损失过程。到本世纪中叶(2022-2050年)6个流域冰川物质损失持续增加,以冰川规模小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径流稳定或减少。到本世纪中叶和本世纪后半叶以冰川规模大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径流持续增加。天山地区6个流域冰川物质损失主要归因于气温的升高。受天山地区气温升高和海拔依赖性变暖共同影响,冰川自身以冰川冰消融增加和冰川区固态降水减少的方式影响冰川物质平衡。
 
关键词
冰川物质平衡,冰川融水径流,水资源,气候变化,天山
报告人
李宏亮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稿件作者
李宏亮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王璞玉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余凤臣 石河子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