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型方法的青藏高原共玉高速沿线热融灾害易发性评估
编号:304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2:34:15 浏览:85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5: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S17-3]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专题17.12、专题17.5、专题17.9(19日下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共玉高速是全球第一条修建于高海拔多年冻土区的高速公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半个世纪以来青藏高原呈现出暖湿化的气候背景,进而引起了多年冻土的严重退化,共玉高速沿线热融灾害频发。热融灾害快速发育不仅对区域地表景观、生态环境、水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也对重大基础设施有显著的致灾效应。本研究基于共玉高速沿线20 km缓冲区为研究区,共解译热融湖塘1288处,总面积为10.9×106 m2;热融滑塌43个,总面积为448827 m2。利用随机森林-信息量模型对研究区内热融湖塘易发性进行评估,其中低易发区面积约950 km2,中低易发区面积约95 km2,易发区面积约6124 km2,中高易发区面积约2033 km2,高易发区面积约2618 km2。该结果能为共玉高速的防灾减灾及安全持久的运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青藏高原;共玉高速公路;热融灾害;易发性评估
报告人
庞文龙
高级工程师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稿件作者
林战举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庞文龙 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宁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中心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