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典型灌丛根系吸水模式和蒸腾动态对干旱的响应
编号:298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1:28:21 浏览:97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干旱是影响全球生态系统的主要环境因子之一,尤其在半干旱地区,水分亏缺常常限制着植被的生长以及碳水循环过程。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以来,木本灌丛成为半干旱区植被恢复的主要类型。然而,频繁的干旱胁迫严重影响着灌丛的生理生态过程,进而可能改变区域水循环。因此,深入理解灌丛水分利用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有助于提高对缺水环境中植物生存策略的认识。2019-2021年,我们通过监测生理性状、液流观测和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了典型造林灌丛的蒸腾动态和根系吸水模式。结果表明,在湿润年,沙柳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54.0%),iWUE较高,此时通过维持较高的蒸腾速率来促进生长。在干旱年,其增加了对中层土壤水的利用(50.8%),导致iWUE降低,此时通过收敛叶级生理性状来减少蒸腾,从而平衡土壤水分的供需。此外我们发现,对于半干旱区的成熟灌木,平均39.4%和40.2%的蒸腾是由生长季降水提供的浅层和中层土壤水提供的,其无法通过利用深层土壤水来弥补浅层土壤水的减少。所以沙柳向深层土壤转移水源不能有效的缓解干旱胁迫,根系分布和深层土壤储水量是影响灌丛抗旱性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灌丛生态系统的抗旱机制提供了重要基础,可为气候变化条件下半干旱生态系统恢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根系吸水模式;蒸腾动态;干旱;灌丛
稿件作者
王蕾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高光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