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编号:296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55:09 浏览:812次
口头报告
摘要
生物化石为解读地球生命的演变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绝佳材料。一直以来,研究认为细菌的腐解过程在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真菌作为一类真核生物,不仅与细菌扮演着类似分解者的角色,而且同样起源与前寒武纪。真菌是否在化石矿化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直是未解之谜。本研究对来自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材料开展了详细研究。粪化石形态、成分和内含物特征表明驼子洞粪化石来自于鬣狗这类凶猛捕食者。电镜观察显示粪化石由纳米级别(直径30 nm)的羟基磷灰石纤维构成,且其形态结构和组织方式排除它们是骨质材料的骨胶原纤维和矿化微生物细菌的可能。在由细菌诱导所矿化形成的化石材料中,几乎没有观察到这类纳米级别的羟基磷灰石纤维。研究利用现代真菌培养实验,以黑曲霉这类常见于动物粪便中的微生物为对象,以抛光得到的粪化石作为固体基质提供钙、磷等元素,在实验室开展了黑曲霉生长和诱导矿物沉淀实验。培养结果发现在钙、磷元素供给充足条件下,黑曲霉表面诱导沉淀得到了与粪化石内部矿物组成和形态结构十分类似的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纤维。这一结果表明,黑曲霉这类真菌很可能诱导形成了粪化石中的丝状磷酸钙纤维,并促进了粪化石的矿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