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排泄量、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的黔东南鱼洞河流域鱼洞泉水文地质特征研究
编号:292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47:00 浏览:85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42(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5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1]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1、专题14.2、专题14.3(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3)

暂无文件

摘要
岩溶地下水是喀斯特地区居民饮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高度非均质的储层极易被污染。黔东南凯里鱼洞河流域长期以来受废弃煤矿排水污染,目前对流域内大型岩溶鱼洞泉的污染机制报道较少。本研究将排泄量、水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相结合,重点关注了泉域内六个重要的排泄点,归纳出六种典型的含煤地层地下水传输模式,探究了废弃煤矿对岩溶泉的污染机制。结果表明,临近的岩溶泉间在枯水期时拥有独立的岩溶系统,而丰水期则具备连通性;大气降雨是地下水系统补给的主要来源,受AMD污染的岩溶泉稳定同位素富集且具有明显的地表水/地下水混合作用;稀土元素示踪出地下水系统具有地球化学分区,并进一步说明了各排泄点地下水系统与废弃煤矿间的水力联系。
关键词
岩溶地下水;,南方岩溶;,同位素示踪,稀土元素,污染模式,酸性矿山废水
报告人
郝海洋
博士研究生 贵州大学

稿件作者
郝海洋 贵州大学
吴攀 贵州大学
郝漩漩 贵州大学
李学先 贵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