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会仙岩溶湿地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资源调控
编号:2923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46:59 浏览:81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桂林会仙岩溶湿地为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功能,近半个世纪,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仙岩溶湿地退化严重,水资源开发与湿地保护矛盾加剧。从湿地水文过程的角度,基于野外定点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会仙湿地年季水位分布特征及其对降水的响应过程,分析了湿地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会仙湿地地表水、土壤水、表层岩溶带水和岩溶地下水均对大气降雨响应敏感,水文过程呈现显著的多峰多谷特征,但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受降雨的集中补给影响,岩溶地下水对大气降雨响应的敏感性最高;湿地地表水、地下水水位季节变幅大,呈现显著的岩溶旱涝特点,对水生植物的生长、繁殖均造成一定程度影响。通过现场调查评估,选取会仙岩溶湿地内对水位变化敏感的优势物种华克拉莎作为湿地健康的指示性物种,确定会仙岩溶湿地生态水位变幅0.42m作为控制水位。采用GMS构建湿地水资源评价模型,认为会仙岩溶湿地有一定的储水调蓄功能,但调蓄能力有限;通过采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水量-水位分级调控技术,可有效实现岩溶湿地水资源调控与高效利用。通过技术示范,示范区枯水季节灌溉用水量较之前增加了3584m3,水塘养殖用水增加768m3,生活用水增加206m3,总用水量增加4557m3,地下水开发利用率提高12.2%;通过水资源调蓄,示范区枯水季节地下水资源量增加20759m3,其中可供应急供水资源量2451m3,较调蓄前增加403m3,可提升枯水季节应急供水能力19.7%。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