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及未来大灭绝事件中 大壳体有孔虫的灭绝风险更高
编号:291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43:32 浏览:840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2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5]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2、专题16.6(20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有孔虫是海洋中常见的原生动物,其壳体大小与灭绝风险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然而,有孔虫的大小选择性及其内在机制仍存在争议。在本研究中,我们首次发现有孔虫表现出与壳体大小相关的灭绝选择性,即大壳体有孔虫(> 7.4 log10 μm3)比小壳体有孔虫灭绝风险更高。大壳体有孔虫在瓜德鲁普统-乐平统、二叠纪-三叠纪和白垩纪-古近纪的灭绝中占比超过了 50%,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大小选择性。相反,在大壳体有孔虫比例小于 45% 的灭绝事件中,有孔虫没有显示出选择性。在这些灭绝事件中同时还发生了海洋缺氧事件,我们进行了模拟,以评估海洋缺氧对有孔虫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环境中,稀薄的氧气无法扩散到大壳体有孔虫的细胞中心。因此,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机制,过去及未来大灭绝事件中有孔虫的大小选择性及小型化现象主要是依赖氧气在生物体内的氧气扩散距离。
 
关键词
有孔虫,灭绝选择性,小型化
报告人
冯艳
博士研究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冯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宋海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