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三叠世贵阳生物群中节肢动物面貌
编号:29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43:32 浏览:87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5]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2、专题16.6(20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二叠纪-三叠纪之交发生了显生宙最大的一次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导致超过80%的海洋物种灭绝(Raup, 1979; Burgess et al., 2014; Stanley, 2016),同时生态系统从古生代类型转变为现代类型(Sepkoski, 1981; Brayard et al., 2017; Dai et al., 2023)。在大灭绝后,传统观点认为生态复苏缓慢,直到中三叠世才复苏(Bottjer et al., 2008; Chen and Benton, 2012)。但近年来发现的一些早三叠世特异埋藏群说明多个门类在早三叠世便已复苏(Brayard et al., 2017; Dai et al., 2023)。其中,贵阳生物群作为中生代最早的特异埋藏群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节肢动物是贵阳生物群中的重要类群,同时也是现代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针对贵阳生物群的节肢动物开展研究,揭示了大灭绝后早三叠世节肢动物的面貌。本研究采用μ-XRF等方法对化石进行分析,发现贵阳生物群中十足目为Aegeridae科,代表了最早的十足目动物面貌。同时还详细研究了节肢动物圆蟹,发现了1新种,并首次建立了圆蟹这类生物的系统发育树。

关键词
贵阳生物群,μ-XRF,十足目,圆蟹
报告人
孙孝元
本科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稿件作者
孙孝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SchweitzerCarrie Kent State University
代旭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袁志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田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宋海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