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济源中-上三叠统谭庄组的昆虫化石与现代型昆虫多样性起源
编号:290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43:30 浏览:813次
口头报告
摘要
以鞘翅目(甲虫)为主要多样性组成的现代型昆虫动物群,以前普遍被认为是在白垩纪陆地革命期间开始出现。然而,一些研究认为在三叠纪甚至二叠纪,甲虫就开始发生多样性剧增。全球昆虫化石记录的多样性组成统计结果显示: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半翅目,直翅目等现代优势昆虫的比例在整个二叠纪-三叠纪期间总体呈不断上升趋势,到拉丁期开始占据主导(比例过半),鞘翅目从卡尼期开始,成为了最具优势的类群。但是局地化石群的具体材料组成却显示出不一样的结果:在澳大利亚晚二叠世的Belmont化石群,半翅目和长翅目占据优势地位;俄罗斯早三叠世的Nedubrovo昆虫化石层,Gylloblattida最具优势;法国Vosges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安尼期昆虫化石群以蜚蠊目为主;在我国陕西铜川地区发现的中三叠世拉丁期昆虫化石群以Grylloblattida为主,鞘翅目和半翅目次之;在吉尔吉斯斯坦Madygen的昆虫化石群以直翅目为最优势。之前最早的以鞘翅目为主的昆虫化石群直到晚三叠世诺利期才开始出现,以澳大利亚的Ipswich化石群最为典型。
我们在河南省济源市中-上三叠统的谭庄组(拉丁期-卡尼期)新发现了数百枚昆虫化石标本,虽然大多数并不完整,只保存了翅部、胸部和腹部,但是仍然可以识别出这些标本大部分是鞘翅目,目前已经鉴定出3个亚目(原鞘亚目,多食亚目,肉食亚目)和4个科(Asiocoleidae,Cupedidae,Permosynidae,phooschizidae)的鞘翅目物种。此外,只发现有两个标本分别属于半翅目和蜚蠊目。潭庄组昆虫化石组合以鞘翅目为绝对优势类群,是目前全球发现鞘翅目占据多样性主导最早的昆虫化石群落。
稿件作者
桂双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蔡晨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楚道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田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