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多样的微体化石及其亲缘关系
编号:282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3:55 浏览:1012次 特邀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08:0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5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5]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2、专题16.6(20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华南埃迪卡拉纪早期多样的微体化石及其亲缘关系
尚晓冬1 *,刘鹏举1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地层与古生物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37


形态复杂的疑源类、多样的蓝细菌等微体生物在成冰纪“雪球地球”事件结束之后不久即迅速兴起,球状或叶片状的多细胞藻类在埃迪卡拉纪早期的地层中也开始大量出现。其中,以Megasphaera属为典型代表的疑源类微体化石被解释为迄今最古老的后生动物胚胎,为动物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化石证据,但其动物学亲缘关系仍不明确。对于其他大多数具刺疑源类、多细胞藻类、可能的真菌等真核微体生物,它们形态多样,具体的系统发育位置并不清楚。对埃迪卡拉纪早期这些分类多样的化石的生物学亲缘关系开展深入研究,能够为追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源头、揭示成冰纪之后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多样性及其恢复历程提供非常宝贵的实证记录。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902019; U2244202);现代古生物学与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13114; 223117)。
第一作者与通信作者简介: 尚晓冬(1990—),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埃迪卡拉纪至寒武纪早期古生物学与地层学研究. E-mail:xiaodongshang@foxmail.com
关键词
埃迪卡拉纪,微体化石,疑源类,藻类,亲缘关系,华南
报告人
尚晓冬
副研究员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稿件作者
尚晓冬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