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有孔虫化石指示松辽盆地坎潘期末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海侵事件
编号:28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20:12:05 浏览:858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0:0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6]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S16-5] 主题16、古生物、古地理与古环境 专题16.2、专题16.6(20日上午,226)

暂无文件

摘要
松辽盆地在晚白垩世是一个稳定的湖盆,发育的完整湖相地层是研究白垩纪古环境的重要区域,这一时期,其湖盆水域宽阔,临近西太平洋,因此易发生海侵。我们在松辽盆地坎潘期末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四方台组和明水组中发现了有孔虫化石和咸水相轮藻化石,并结合C30甾烷生物标志物探讨松辽盆地晚白垩世的海侵事件。
研究鉴定了有孔虫化石7属2种,含5个未定种,包括浮游有孔虫Archaeoglobigerina blowiArchaeoglobigerina cretaceaGlobotruncanella sp.,底栖有孔虫Gavlinella sp.,Anomalinoides sp.,Haplophragmoides sp.和Conorboides sp.。根据有孔虫所在层位,结合C30甾烷等生物标志物层位,判断该时期发生了海洋有机质的输入,指示了松辽盆地的海侵事件。同时发现咸水相轮藻化石Feistiella anluensis,反映了该层位上下水体盐度较高。
 
关键词
松辽盆地,晚白垩世,有孔虫,轮藻,海侵,甲藻甾烷
报告人
岳珂颖
硕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稿件作者
岳珂颖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李莎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江湉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