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极端气温时空演变及归因研究
编号:275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8:17:12 浏览:965次
口头报告
摘要
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趋多趋强,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破坏性影响。中国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多气候特征,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导致的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因此,本研究基于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6, CMIP6),应用最佳指纹法量化温室气体、气溶胶、自然强迫以及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极端气温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的贡献。结果表明温室气体是中国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其中,青藏高原是受温室气体影响极端温度变化最强烈的区域。气溶胶和自然强迫主要表现为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冷却作用,抵消了温室气体的部分增温效应。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中国西部极端气温变化的影响强于中国东部。
稿件作者
徐婉灵
同济大学
高路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陆地灾害监测评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刘忠方
同济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