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裂隙多相渗流行为对裂隙网络中LNAPL迁移行为的影响
编号:27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59:52 浏览:784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4:08(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8min

所在会场:[S14]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S14-1] 主题14、水文地球科学 专题14.1、专题14.2、专题14.3(18日下午,B2鹭江厅VIP3)

暂无文件

摘要
裂隙非饱和区是轻非水相液体(LNAPL)快速侵入地下水的重要通道,深入理解轻非水相液体在裂隙网络中的迁移行为对预测地下水污染及修复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了一个裂隙网络多相渗流模型,旨在揭示裂隙中水和LNAPL相互驱替的行为对网络中LNAPL宏观迁移特性的影响。在裂隙尺度开展了不同交叉结构(分岔、汇聚)水和LNAPL相互驱替的可视化渗流实验,发现分岔交叉主要控制多相液体临时存储以及液体释放时分流体积比例,而汇聚交叉则可永久滞留一定体积液体并通过与后续入渗液体的相交换行为控制滞留水和LNAPL体积比例。通过将交叉处多相流动规则嵌入规则的裂隙网络,开展了网络尺度LNAPL迁移过程模拟,发现LNAPL的迁移行为受到了分岔和汇聚交叉的联合控制。一方面,分岔交叉联动排液所引发的雪崩式渗流行为控制着液体流动动态及路径;另一方面,汇聚交叉处的相交换行为抑制了LNAPL快速下渗,这种抑制行为显著依赖并控制着网络中LNAPL体积分布。进一步地,通过统计网络底部排液体积中LNAPL占比,发现其与网络中LNAPL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幂率关系。
 
关键词
升尺度,数值模拟,多相流,裂隙网络
报告人
薛松
讲师 三峡大学

稿件作者
薛松 三峡大学
候梦瑶 三峡大学
杨志兵 武汉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