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极无冰区企鹅粪土中有机氮的分子组成变化
编号:269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45:47 浏览:79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7:4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S17-1]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专题17.1、专题17.2、专题17.3(18日下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氮循环是维系地球生命生生不息的重要自然过程,而有机氮是氮循环的重要参与者。然而,当前对氮循环的研究多集中于无机氮,对有机氮分子组成的认识相对不足。南极是研究地球氮循环的天然实验室,企鹅通过排泄粪便向南极无冰区土壤输入了大量的氮等营养物质,极大地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为探索企鹅粪土中有机氮的分子转化过程,本研究从南极罗斯海地区难言岛采集了不受企鹅粪影响的天然风化土、企鹅聚居区现代鸟粪土、已废弃企鹅巢穴区古鸟粪土和新鲜企鹅粪样品,使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研究样品中水溶性有机氮的分子组成。结果发现,风化土中有机氮化合物种类相对很少,以富含羧基的脂环族类分子(CRAM-like)为主。企鹅粪向土壤中输入了高达上万种有机氮化合物,包括CRAM-like、脂类、多肽类及胺类等。企鹅粪进入土壤后,大分子有机氮持续降解,一些其他类有机氮化合物被氧化成相对稳定的CRAM-like分子,为土壤有机氮的一个重要转化过程。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有机氮最终会变成无机氮并从土壤中流失,损失的氮会回到海洋中,进入食物网和企鹅体内,从而形成完整的氮循环过程。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企鹅粪土中有机氮的分子转化过程,有助于深化对南极无冰区氮循环过程的认识。
关键词
南极无冰区,企鹅粪土,有机氮,超高分辨质谱
报告人
吴礼彬
副教授 天津大学

稿件作者
吴礼彬 天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