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海浮游植物水华特征及碳输出效率评估
编号:2665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38:05 浏览:837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15:3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S17-1]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专题17.1、专题17.2、专题17.3(18日下午,306)

暂无文件

摘要
基于罗斯海高分辨率海洋-海冰-低营养级生态系统模型(ROSE),研究了罗斯海四个典型特征区域(冰架前缘冰间湖RISP,西部的A2C,伊思琳浅滩IB,东部的ESLP)的浮游植物水华演变特征和垂向碳输出效率。各区域均存在南极棕囊藻向硅藻的季节性演替。浮游植物水华在起止时间上存在空间差异,冰情及其调控下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在A2C区域以外的上100m水层,净初级生产在夏季达到最大值,POC浓度从11月初开始上升,其中大部分垂向输出至更深水域。这种输出滞后初始棕囊藻水华。A2C区域的上100m水层发生较强硅藻水华,净初级生产存在两个峰值。除生物作用产生POC外,A2C接受了显著的外源POC水平输入。整个生长季节,罗斯海各子区POC输出效率均大于45%。
 
关键词
罗斯海,浮游植物,颗粒有机碳
报告人
朱龙兴
硕士研究生 天津大学

稿件作者
朱龙兴 天津大学
罗晓凡 天津大学
赵伟 天津大学
张永莉 天津大学
魏皓 天津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