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增暖变湿的热响应过程研究
编号:263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26:58 浏览:716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3(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自1998年起经历了显著但不均匀的气候暖湿化过程。降水量的显著增加加剧了干旱区多年冻土的热退化,但对湿润区的季节性冻土却起到了相反的冷却作用。1960s至2000s,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退化面积达0.60×106 km2;近地面空气冻结指数(AFI)及地面冻结指数(GFI)分别以71.00 ℃·d/decade和34.33 ℃·d/decade的速度急剧下降。相比之下,空气消融指数(ATI)和地面消融指数(GTI)分别以48.13 ℃·d/decade和40.37 ℃·d/decade的速率显著增加。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尤其是1998年,冻土热异常与气候变暖密切相关。然而,与2000s的气候大气变暖相比,1998年以来降水量急剧增加开始在冻土的热退化中占据更大的控制作用。同时,随后的植被扩张间断进一步促进了冻土在这一高湿时期的热不稳定性。
 
关键词
青藏高原,气候变暖,气候增湿,冻土退化
报告人
方雪薇
副教授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稿件作者
方雪薇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