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首份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清单
编号:2617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5:22:24 浏览:692次 张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8日 08:25(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min

所在会场:[SP] 张贴报告专场 [sp17] 主题17、冰冻圈科学

暂无文件

摘要
气候变暖和人为干扰导致包括祁连山在内的多年冻土退化。这些变化导致斜坡式热喀斯特(HT)的广泛形成,如热融滑塌、活动层滑脱和热侵蚀沟,造成当地植被退化、经济损失、基础设施损坏和人身安全威胁等。然而,尽管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非常重要,但目前祁连山还没有热卡岩清单。因此,通过对多源遥感影像进行多次人工目视解译和实地验证,我们首次对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进行了量化。我们共统计了 1064 处HT灾害,其中 67% 位于黑河流域上游,占祁连山地区面积的约 13%。我们还发现,82%的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是在最近 10 年内形成的。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主要出现在活动层深度较浅的地区(平均厚度:2.98 米),位于 3-25° 的北部阴坡上,太阳辐射较低,海拔在 3200 米至 4000 米之间。这第一份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特征清单是记录青藏高原变化的一个重要而缺失的部分,这一新的数据集也为进一步对研究斜坡式热喀斯特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定量评估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撑。
关键词
祁连山,多年冻土区,斜坡热喀斯特
报告人
杨光尚
硕士研究生 兰州大学

稿件作者
杨光尚 兰州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