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的农牧交错带苜蓿生物量及饲草品质反演
编号:2532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4:59:40 浏览:725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20日 11:36(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2min

所在会场:[S7]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S7-11] 主题7、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 专题7.13、专题7.18(20日上午,303)

暂无文件

摘要
农牧交错带是我国重要的饲料来源地,苜蓿作为“牧草之王”,对其进行生物量和饲草品质反演具有重要意义。
(1) 利用无人机光谱数据计算植被指数与地面数据构建模型。在线性模型中,NIRv,ref与生物量、CP、ADF构建的模型精度最高,R2达到0.54、0.57、0.22;随机森林(RF)模型中,NDI结合株高等参数构建的模型R2最高,为0.76,RMSE为119.8kg/hm2;CP和ADF的模型中,NIRv,ref表现最好,R2和RMSE为0.64、1.82%和0.34、3.75%;SIF表现均不理想。
(2) 利用卫星数据计算植被指数与地面数据构建模型。在线性模型中,NIRv,ref与生物量、CP、ADF构建的模型R2最高,达到0.66、0.51、0.22;利用RF可将生物量的反演精度(R2)提高至0.83,CP提高至0.8,ADF提高至0.52。
虽然机器学习可提高模型精度,但在饲草品质反演中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关键词
苜蓿,遥感,生物量,饲草品质,反演算法
报告人
刘雷震
副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

稿件作者
刘雷震 中国农业大学
刘雷震 中国农业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