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记录稀有金属伟晶岩-围岩相互作用:以青藏高原北部伟晶岩为例
编号:252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3:57:00 浏览:806次
特邀报告
摘要
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围岩两侧常发育蚀变带,但由于蚀变带分布十分有限,伟晶岩-围岩之间相互作用并未引起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次研究选取青藏高原北部茶卡北山和石乃亥稀有金属伟晶岩为研究对象,对锆石开展了系统的电子探针、元素Mapping和LA-ICPMS成分分析。根据CL图像和拉曼光谱特征,茶卡北山和石乃亥伟晶岩中锆石可分为三类:筛状锆石、环带锆石和无环带锆石。筛状锆石发育在锆石核部,缺乏典型锆石的拉曼峰,具有极高的U、Pb含量,表明发生明显的蜕晶化作用;同时具有高的LREE和强的稀土四分组效应,我们认为筛状锆石是伟晶岩早期结晶锆石受岩浆晚期出溶流体交代改造形成。环带锆石沿筛状锆石外部生长,具有与筛状锆石相似的拉曼光谱和成分特征。不同的是,环带锆石发育震荡环带,元素分布均匀,我们认为环带锆石直接形成于岩浆晚期出溶的热液流体。无环带锆石具有相对较低的U、Pb和LREE含量,锆石特征拉曼峰明显,显示其仅遭受弱的流体交代改造。值得注意的是,筛状锆石和环带锆石具有极高的V、Co含量,显著高于典型花岗岩锆石的V、Co含量。我们认为锆石中的V、Co并非继承自熔体或岩浆出溶流体。而围岩(斜长角闪岩、云母片岩)具有高的V、Co含量,指示围岩是锆石高V、Co的来源。本次研究表明,在热液流体媒介作用下,伟晶岩与围岩之间发生广泛的相互作用,伟晶岩不同程度地受到外来流体影响。
稿件作者
王志强
合肥工业大学
丰效坤
合肥工业大学
袁峰
合肥工业大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