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西五宝山独立钴矿床成矿过程与成矿机理研究
编号:2511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3:52:23 浏览:695次
张贴报告
摘要
钴资源主要来源于与热液有关的矿床;然而,我们对钴运输和沉积机制的理解,特别是对热液流体中钴砷化物和硫砷化物的理解仍然有限。在本研究中,对位于我国华南钦杭矿带的五宝山钴矿床进行了全面的调查。该矿床表现出与多种热液流体相关的矿化作用,导致复杂的共生作用和高品位钴矿物的形成。通过岩石岩相学和地球化学方法相结合,我们讨论了成矿流体的条件和钴元素的超常富集机制。我们的分析揭示了三个不同的成矿热液阶段:第一阶段的特征是在高温(352–390℃)、中性pH和高fS2(log fS2=-6.9 ~-8.8)下形成的石英-毒砂-黄铁矿组合;第二阶段是钴成矿的关键阶段,在较低的温度(229±6.0℃)、酸性条件下和较低的fS2(log fS2=-10.2~-14.0)下形成丰富独立钴矿物;第3阶段包括在相对较低的温度和pH下形成的少量硫化物和碳酸盐。第1阶段的黄铁矿(+13.49至+14.30‰)和第2阶段的闪锌矿(+5.53至+9.21‰)的硫同位素分析表明,五宝山矿床硫源来自二叠纪海水硫酸盐和相关岩浆岩的混合。此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第2阶段,从砷化钴到硫砷化物的转变可能受到矿石流体中As/S比变化的影响,而As/S比的变化受到岩浆热液中外部硫流入的影响。我们的发现,以及之前的热力学建模结果表明,在钴矿化过程中,矿石流体条件的变化,特别是温度和pH的变化,控制着矿物的沉淀和溶解。此外,这些发现有助于我们理解五宝山矿床的形成过程,并为有限的钴砷化物和硫砷化物数据集提供有价值的见解,从而增强后续的热力学模型。
关键词
矿物演化,五宝山钴矿床,成矿条件,矿物共生组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