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水-土-生物耦合作用下全氟化合物迁移归趋机制
编号:2469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3:16:24 浏览:891次 口头报告

报告开始:2024年05月19日 14:20(Asia/Shanghai)

报告时间:10min

所在会场:[S2] 主题2、地球化学 [S2-3] 主题2、地球化学 专题2.8、专题2.4(19日下午,4F观海厅1)

暂无文件

摘要
红树林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关键区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全球35%的红树林已经消失或退化。对破碎化红树林潮沟水相、悬浮泥沙相、沉积相和动植物中全氟烷基酸(perfluoroalkyl acids, PFAAs)的环境行为与迁移归趋机制进行研究发现水相中∑15PFAAs范围为2.18-9.09 ng/L,以PFOA、PFBS和PFOS为主;悬浮泥沙相和沉积相含量分别为1.50-81.5 ng/g和0.51-6.24 ng/g。PFBA在植物中占绝对优势,在环境介质中则不然。这暗示着植物可能存在将长链代谢成短链的通路。动物相以PFBA、PFOS和PFPeA为主。肉食性鱼类体内含量普遍高于草食性鱼类,贝类对PFPeA的富集能力强于鱼类和蟹类,鸟类羽毛中PFAAs含量远高于其他生物,表现出明显的生物放大效应。研究结果为陆海统筹视角下全氟化合物污染防控提供科学指导。
 
关键词
全氟或多氟化合物,红树林,多介质,环境归趋
报告人
董建玮
副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稿件作者
董建玮 南京师范大学
宋欣 南京师范大学
杜永芬 南京师范大学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更换一张
全部评论
重要日期
  • 会议日期

    05月17日

    2024

    05月20日

    2024

  • 03月31日 2024

    初稿截稿日期

  • 03月31日 2024

    报告提交截止日期

  • 05月20日 2024

    注册截止日期

主办单位
青年地学论坛理事会
承办单位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联系方式
历届会议
移动端
在手机上打开
小程序
打开微信小程序
客服
扫码或点此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