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单体烃放射性碳同位素示踪城市河口多环芳烃的来源和陆海传输
编号:2456
访问权限:仅限参会人
更新:2024-04-12 12:52:49 浏览:772次
张贴报告
摘要
作为人类世的典型化学指标,多环芳烃(PAHs)及其在城市河口的来源和入海行为有助于评估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潜在影响。相较于基于浓度数据集的传统源解析结果而言,单体烃放射性同位素(14C)分析可以准确量化河口-近海沉积系统中PAHs的来源和陆海迁移过程。PAHs的单体14C及其端元混合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九龙江河口沉积物中67%~73%的荧蒽/芘以及76%~80%的五环和六环PAHs来自于化石燃料相关过程(如煤和石油等及其燃烧过程)的排放。在相邻近的台湾海峡西部近海,化石源输入对沉积PAHs的贡献更高,分别为74%~79%和84%~87%。另外,我们基于苝(一种典型的五环PAHs和陆源有机质输入的重要生物标志物)的14C质量守恒,对其在入海传输过程(流域-河口-近海)中来源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从流域到九龙江河口,城市化过程对苝的贡献率不低于38%(相应苝的Δ14C值为-535±5‰)。从九龙江河口到台湾海峡近海,苝的Δ14C值显著降低为-735±4‰,这可以归因于沿岸流驱动下的苝(Δ14C值为-919±53‰)的长距离输送,其贡献率约为53±8%。本研究基于单体烃14C同位素方法建立的PAHs迁移模型,为准确量化研究含碳有机污染物在河口-近海沉积体系的陆海迁移和埋藏提供参考思路。
关键词
多环芳烃,天然单体烃放射性碳同位素,界面传输
发表评论